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提高智商不太可能,但让孩子变聪明,这4个方法就可以

最近在整理2023年杂志订单,发现每年订杂志的时候,科普类都特别受欢迎。

想想也是,现在是科学的时代,谁都知道科学重要,谁都知道科学创造未来,科学创造财富。

娃从小就接触科普,培养科学素养特别重要,但这事比较“难”,好多留言反馈说,科普杂志买了,但我家娃看不懂,是不是不够聪明,智商不够高啊?我们大人也不知道怎么引导,怎么办?

看不懂科普杂志,真的跟智商有关系么?

其实无论我们自己还是娃,都远远没到拼智商的那一步,真要学好科学,变得更聪明,有几个“必杀绝招”和“秘密武器”

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到科普杂志里找找看,认准它们,娃的科学之路,绝对差不了。

01

局部和整体

科学学习,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科学知识”,一个是“科学思维”

知识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小时候老背诵的各种“知识点”,但思维就比较难了,大概类似我们小时候老说的“解题思路”,用科学的知识,怎么解决问题。

那我们直接看下图,找找,知识点和解题思路,都是什么?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上面这种可可爱爱的分解图,儿童科普读物上经常能见到吧!

牙齿从上到下,由牙冠、牙髓、牙根组成。

好,娃们现在涨知识了,开始意识到,原来一颗小小的牙齿,也是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的。

这个“各种东西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的意识,就是一种“科学思维”的萌芽。

当然,光告诉娃这几个名词,那还只是背诵知识,要锻炼思维,更重要的是帮助娃去理解,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征”和“功能”。

从哪里入手呢?从看得见、摸得着、能体会到的感觉入手:

牙冠之所以叫“冠”,是最上面的,我们能直接用眼睛看到的部分,叫冠,还因为是最“硬”的冠军; 牙冠上面覆盖着人体最坚硬的物质——牙釉质; 来,我们摸摸,硬不硬,一咬牙嘎嘣响,能咬碎肉、坚果、很硬的饼干。 牙髓之所以叫髓,是因为在核心,且有血管和神经,是牙齿能正常生长的保证;骨头里也有骨髓,就上次吃大棒骨的时候,妈妈让你用吸管猛吸的那个…… 牙根之所以叫根,跟植物的根系一样,要扎进土壤牙龈里……

这些名词和知识,互联网上,书上,哪哪都有,父母需要记住的关键就是 ——“特征”和“功能”是需要用孩子能看到、摸到、碰到、感受到的东西去做类比。

好“局部”我们学习到了,那还有呢?还有“整体”。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认识了一颗牙齿,接下来很自然就能引导娃想想,我们人能用一颗牙齿吃东西么?

当然不行的,牙齿分成四类,有不同的作用,单独的一颗牙没有任何功能,但合成一副牙齿,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

看,对于“牙齿”的认识,杂志带领我们引入了认识“局部和整体”的方法,其实对学习和了解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这样入手,这就是我们提到的“解题思路”之一。

这个“武器”不仅能认识手边这些摸得着的东西,即便到了更“远”一些的科普,例如,对光的认识,也一样可以用。


图片来自《好奇号》杂志2022年10月刊

可见光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对,从红色到紫色的7种不同波长的光波组成了可见光。

可见光又是“谁”的一部分呢?是电磁波中的一部分,是人眼能够感知的部分。还有人眼感知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等等。

光的组成,是知识点,但意识到,光也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这种从“局部和整理”出发来认识事物的“解题思路”,是一件很厉害的“武器”,就是认知心理学说的,思维的“分析与综合”过程。

掌握了分析与综合这件武器,我们就能帮助娃从局部和整体入手,来认知世界。

02

不同和相同

上面说了牙,这里咱们就说说舌头:


图片来自《点击世界》杂志2022年9月刊

看,同样是“舌头”,有长的、短的,能伸缩的; 有肉粉色的、蓝色的;有长得像吸管的,长得像弹射器的,还有长满了肉刺的……

带娃一起做比较,就像是带娃一起玩大家来找茬。

找到差异,其实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会进一步去引导,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样子的舌头呢?


因为不同样子的舌头,有不同的作用,蝴蝶和蛾子吸花蜜吃,所以长着吸管一样的舌头; 猫咪要用舌头清理毛,所以舌头上有小倒刺,就像一把把小梳子; 青蛙和变色龙是弹射舌,长舌头可以弹出去,用粘液粘住虫子——哎,你看,都是吃虫子哟!

猜猜看,我们通过这组比较,引入了哪一个重要的“科学意识”?

那就是,不同的“样子”往往有不同的“作用”,结构影响功能。

找完不同呢?那当然是找找相同咯:


图片来自《好奇号》2022年10月刊

非常小的娃,就能按形状、颜色、大小等一目了然的特征来给物品分类。不要小看分类,光“分类”这件事,可能就是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把所有黑色的花归为一类,下一步就是探索“黑色的花”有什么共性呢?目前的研究成果是,它们都会在夜里辐射出能量,吸引夜间行动的昆虫。

每一类的“相同”,都可能引导向一个“共同特性”,找不同和相同,就是认知心理学所说的,思维的第二件武器“比较和分类”。

给大家一道简单有趣的练习题:


苹果、梨、香蕉,找出一个不一样的。

分类标准不同,答案也就不同;爸爸妈妈先来试试吧,你能想出几种“标准”?

03

抽象和概括

前面说到可见光,现在来说说颜色:我们把红、黄、蓝、白、黑等几百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叫做“颜色”,这其实是找到了一种“抽象”。


图片来自《好奇号》杂志2021年12月刊

图中关于配色的例子,我们平常都会头疼,搭配衣服到底怎么配颜色,其实配色的“套路”就图上这几种,很经典地展示了我们为啥需要“抽象”。

首先,颜色这个概念是抽象得到的,将颜色构成色环,这个色环也是抽象而成的。

在色环中,又有互补色、近似色、三等分色、补色、矩形配色、方形配色。这些是“抽象”和“抽象”的叠加。

那我们为什么要抽象呢?因为只有用了这些概念,我们才能说清楚,为什么这几个颜色配起来好看,而另外几个颜色配起来就不好看。

从“好看”这个感觉出发,最终找到为什么好看的“规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科学探索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鼓励娃去接触这些“抽象”的概念,不要仅仅等待老师和教材在课堂上教。

说完抽象,就要说概括了。

我们回到牙齿的例子里,在给娃介绍“牙冠、牙髓、牙根”这些概念的时候,就提示过大家,其实“冠、髓、根”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有概括意味的名字。


告诉了孩子,牙冠是牙齿最顶上的部分,自然下次看见树冠,就知道指的是树木最顶上的部分。

髓一定与“核心、生长、控制”有关。牙髓学到了,骨髓也是一个道理。

凡是叫根的东西,也都能概括出共同的特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学科学也同样是在学大语文——因为抽象也好、概括也好,我们最后要用语言来描述一切。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小时候学语文,老师说了,汉字有本义、引申义、转借义、比喻义……

现在结合“科学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一下语文的知识点。

一个字之所以会产生引申、转借、比喻这些意义,会不会是因为,我们人在认识世界的时候,用上了“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这些武器,对事物产生了新的认识,就需要扩展文字的意义,用来描述这些新发现。

这是我们在科普杂志里找到的第三组思维武器“抽象和概括”。

04

系统化和具体化

今天我们举例《点击世界》杂志中,给孩子们介绍牙齿和舌头,是放在一个大主题下的,这个大主题是“味道”。


牙齿、舌头和大脑都是“人的味觉感觉系统”的一部分。

同样《好奇号》杂志在介绍色彩时,除了引入色环这个抽象系统,还介绍了生物系统中的颜色。


我们常常会说,我教娃这个知识,根本没用。那其实就是没有把这个知识点,放到一个系统中去,就像是没有把一个螺丝钉放到一个机器上来运作的时候,螺丝钉就是没用的。

任何东西,都要在一个系统中发生作用,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反过来,我们明白了“这是消化系统”,对我们认识嘴巴、舌头、胃、肠等等,有什么作用呢?


图片来自科普翻翻书《揭秘身体》

例如,我们要教娃,“肠”是什么?

我们大概会说,“肠”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可以分为小肠、大肠、直肠等部分。

这些认识就是基于“人体”这个系统来说的。再往深入,可以把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同样也可以做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作为能量代谢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等等等等。

创新和突破这类东西,往往是不能只盯着一个系统,要想到换个系统试试。

比如跟肠长得比较近的“阑尾”这个器官,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阑尾是没用的废弃器官这个说法。

那就是早些年,我们只从“消化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肠和肠的邻居阑尾,就总觉得,阑尾不参与消化,没啥用。

而当科学认识到,肠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时,才发现阑尾这一小段连接在盲肠上的死胡同,可能是储存免疫细胞的场所,尤其在儿童期,是有免疫作用的。

以上是我们今天在科学书籍里找到的第四组武器,“系统化和具体化”。


好了,今天在“科普书籍”找到的四组武器,已经一一介绍给大家了。

下次带娃读科普杂志、科普书,稍稍留意一下,一定能找到它们。引导娃去记科学知识点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反复陪娃练习一下“解题思路”。

科学启蒙最核心的,就是把科学的武器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意识到,不管想要去学习什么,都能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武器来见招拆招。

只要意识到,武器和“解题思路”很重要,开始用起来,慢慢就熟练起来了,也就会变成众人眼中,越来越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忘记,正是这些我们每天每天都用着的“简单方法”,解决了世界上一切最最难的问题。

大J叨叨叨

昨天推荐了一个写字的线上课《》,买的人特别多。虽然说就两杯咖啡的价格,就能管孩子一学期的练字,而且咱们团队使用过的,不管大人和孩子都觉得特别受益,讲解很清晰。

但我这里还是要劝退一下,昨天文章也写了,写字这件事就是“和时间做朋友”,这个线上课程特别好的优势,就是每天花个十几分钟,细水长流地把写好字解决了。

但是低幼孩子一定需要父母陪伴着的,不可能有速成。而且这个课程设计不漂亮,就特别朴素。这些大家都要了解清楚再下单。

推荐课程本质是希望提供大家一些缓解焦虑的好工具,但特别不希望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虑,那我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对了,最近蛮多朋友来问,2023年的杂志还能补订吗?我和出版社协调了一下,重新上架,需要的朋友点下面的小程序链接,即可购买哦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黑龙江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绵阳一手教育资讯、升学政策解读最近网络上都在讨论数学和英语2025届高考题型改革的事情:数学有可能改成8道单选、2个多选、4个填空、6个大题(10+10+13+13+15+17或者11+11+11+13+15+17);英语可能会删除25分的[全文]
    2024-12-23 04:14
  • 【衡水山东艺考文化课提分】家长们信得过的衡水名校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原作者不明。本号所有资料单纯分享学习,不销售,不发电子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定了!2025山东综合素质评价云平台填写指南来了【文言文】文言文反反复复考的高频实词分类汇编[全文]
    2024-12-21 04:20
  • 2024年12月4日是第11个“国家宪法日”,本周是“宪法宣传周”,潍坊市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强化少先队员对宪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丰富队员宪法知识储备,有效提升队员的宪法素养,大力促进宪法知识在队员群体中的深入普及与[全文]
    2024-12-07 03:50
  • 送给表现一直很优秀的同学“当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你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上总会有一鸣惊人之举。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像太阳一般激情似火,光芒万丈!“当你在追光,你与光同航。”你是一个聪明有个性[全文]
    2024-11-30 03:46
  • 扫码咨询2025年新航道寒假班寒假作为学习的“黄金时期”一定要抓住机会弯道超车!如果你正在给孩子规划留学——致力提升孩子的综合英语学习能力如果你是国际部/校学生的家长——需要给孩子的国际课程查缺补漏如果你是在读大学生——规划留学、考研、读博[全文]
    2024-11-13 03:49
  • 全文长 1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前提,学生的学是过程,学生学会是目的,会应用(得分)才是根本。教师的学科素养扎实,授课[全文]
    2024-11-10 03:48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黑龙江新闻网 hlj.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